2015年3月27-29號,作為學校的一名青年教師和名師辦公室的成員,榮幸地跟隨褚軍老師、張生根老師前往蕪湖市南陵縣,參加了由皖東南五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銅陵市、宣城市、滁州市)聯(lián)合舉辦的2015屆高三畢業(yè)班地理教學研討會。
此次研討活動分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教師現(xiàn)場教學觀摩課;二、本土專家老師的專題講座和外聘專家主題報告;三、各地市優(yōu)秀高三教師的現(xiàn)場經驗交流。研討活動,時間安排緊湊有序,內容豐富多彩。
27日下午的現(xiàn)場教學由三位老師呈現(xiàn)。
來自南陵中學的陸正榮老師上了《研究高考試題,備戰(zhàn)客觀題》的現(xiàn)場教學,陸老師首先列舉了近幾年安徽地理選擇題的幾種常見類型,并通過與學生現(xiàn)場互動在高考真題的解答過程中,明確了地理選擇題常見解題方法與技巧。
來自南陵中學的朱銀秀老師上了《研究高考題,備戰(zhàn)主觀題》的現(xiàn)場展示課,朱老師通過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以高考真題為載體,在與學生共同分析的基礎上,對如何把握好綜合題的解題,提出了審題、解題、答題的“三關”要求,理清了綜合題的答題思路。南陵中學兩位老師的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使學生及與會教師如何把握好選擇題與客觀題兩種題型的答題做了系統(tǒng)研究及傳授。
第三節(jié)課由我校褚軍老師呈現(xiàn),他以《自然地理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應用-----以大氣運動為例》為課題,介紹高三知識復習的重要方法----構建的結構即“畫大樹”。具體方法是“問題引領,打破章節(jié),以圖釋文,構建結構”。褚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高屋建瓴,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思維,啟發(fā)讓我們對地理教學方法和內容,重新的進行審視和反思,受益匪淺。
28日是各地市優(yōu)秀教師的專題報告,來自銅陵市一中的方平老師,解讀了2015年《考試說明》的,列出今年高考內容的變化,并列舉出2009年到2014年安徽自主命題的地理試題,總結了主觀題中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出題思路,并給出二輪復習的中肯建議。
南陵中學的周紅老師從“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復習效率”方面介紹地理高頻考點的復習方法。
馬鞍山紅星中學的林章和老師,則從地理學科思想角度談對教學與學習的思考,關于教學的“三重境界”的精彩論述,以及對高中地理學科基本思想的總結,贏得在座老師的贊許與共鳴。
安師大附中的張紅軍老師的高考區(qū)域地理的復習策略的發(fā)言,重點介紹了高中地理原理與初中地理教材的結合,對教材進行改造與挖掘,分別從教學素材與高考命題視角來處理區(qū)域地理課本,特別是photoshop技術在區(qū)域地理教學中應用,給我們很大啟發(fā)。
寧國中學的史兵松老師關于自然地理的復習策略中,高考備考中四個關鍵點的提出,即“以考定教、以學定教,新常態(tài)、任性” 值得我們深思。在我們以后高三復習中,是否也可以“任性”的選取優(yōu)秀地理期刊中的材料來替代教材中的案例?以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思維與復習方法。
滁州市一中的姜家余老師則以安徽省近六年高考題為例,用“源于生活,根于教材,重在能力,意在情感”十六字高度概括了高考綜合題的命題思想,讓我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當天下午,省教研員吳儒敏老師作為外聘專家給我們做了一場精彩的主題報告,通過對近幾年高考閱卷的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反映出文科生思維不足,針對“文科塌陷”問題,從立意、情境、設問、作答四個方面來分析地理高考的現(xiàn)狀問題與方向,強調知識重構與思維突破的重要性,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與地理學科應用能力。
29日上午,是各地市高考備考經驗交流時間,共有十位優(yōu)秀教師代表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的備考經驗,繁昌一中的殷禮高老師從高考地理文本性材料為切入點,來談此類試題的特點及備考方法;銅陵一中的楊國兵老師分享了他們學校區(qū)域地理復習過程中,“替換案例與試題互改”的復習方法;宣城中學的劉小平老師和銅陵二中的張復興老師,分別針對如何提高選擇題與綜合題得分能力,分析失分原因與常見類型,總結答題方法,強調知識性與邏輯性的結合;蕪湖城南實驗中學的周慧本老師,則從地理概念的角度,分析此類試題的答題思路與技巧;郎溪中學的陳強老師介紹了他們學校的個性化教學與復習,將三年高中地理學習納入一個系統(tǒng)的教學實踐與能力培養(yǎng)體系,完成系統(tǒng)學習的長期規(guī)劃。還有更多的老師從其他方面來交流他們的寶貴經驗。
最后,滁州市地理教研員郭仕榮老師做了活動小結。
整個活動期間,經驗的交流與思維的碰撞,對于我像是經歷一場思維風暴,讓我對與高中地理教學相關的一些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一、針對高三學生二輪復習問題:
第一,要注重地理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應用。用問題來引領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打破章節(jié)的框架與束縛,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來闡述地理原理,理清思路與突出重點,構建知識體系的結構。
第二,要關注新事物與熱點,注重地理知識的應用。對于新出現(xiàn)的試題類型,如純文本性材料試題,地理概念性問題的設置,要掌握它們的命題基本特點及答題方法。
第三,在解題過程中注意一般性規(guī)律與特殊案例的結合。在未來命題趨勢中,熟悉地區(qū)事物的考查會逐漸讓位于熟悉地區(qū)的陌生事物的考查,要強化聯(lián)系特定區(qū)域的應用考查。
二、針對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
第一,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地理思維與地理思想的培養(yǎng)。生活中處處有地理,要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試題的命制要體現(xiàn)情感的陶冶、突出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做題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素養(yǎng)。
第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在審題時,培養(yǎng)學生獲取與解題信息的能力,要盡可能的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圈定關鍵詞語,重視隱性信息。之后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就是一般性原理要落實到具體情境中。在答題過程中,要打壓碎片組合,注重表達的邏輯性,爭取做到邏輯性,全面性,準確性與規(guī)范性的完美結合。
第三,嘗試對高中地理學習完成系統(tǒng)的宏觀規(guī)劃,根據不同年級的學情特點,安排學習的難度與進度,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實踐中提升地理學習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應用能力。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通過參加這次的會議,聽到很多老師在教學教育上理論與經驗,使我經歷了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一個吸收悅納的過程,一個行為反思的過程,一個總結提高的過程。深刻認識到高中生的地理教學不可能僅一己之力,集大家所長能完成的,我們老師間要經常的面對面交流與相互學習。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必須親歷親為,把自己在各個地區(qū)老師之間交流的所學所悟,教授給學生,使其從大局著手,了解各個地區(qū)的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情況,然后對比自身的優(yōu)缺點,見賢思齊,無則加勉。在結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全面地學習地理知識,理清解題思路,改善學習辦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